各週課程主題及內容 |
第 1 週 |
【什麼是理財投資】 理財是資源重分配,投資是翻轉購買力。財富增長=正確的理財觀念+良好的投資行為。理財是很個人化、私人化的事。恐懼起源於無知,精讀慎思才能穩操勝算。投資股票、債券、ETF 與黃金之優缺點。 |
第 2 週 |
【巴菲特價值投資】 巴菲特認為投資只需學會兩件事:如何評估一家企業,如何看待市場價格。具體作法:1. 能夠理解且具耐久競爭力的公司;2. 由誠實稱職的經理人管理的公司;3. 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買進。知道投資標的「內在價值」,並以足夠「安全邊際」價格買進它。 |
第 3 週 |
【分析投資波克夏】 量的分析:1. 波克夏的股價漲幅;2. 波克夏的財務狀況。質的分析:1. 子公司與投資組合;2. 浮存金與購買力。 |
第 4 週 |
【認識財務三報表】 1. 資產負債表,看負債比、流動率、現金比。右表是「錢從哪裡來」,左表是「錢用到哪裡去」。2. 損益表,看毛利率、營利率、淨利率。3. 現金流量表,只看資產增加代表現金流出,負債增加代表現金流入。 |
第 5 週 |
【價值估算的工具】 投資專注生產力,忘掉價格的波動。一般價值投資法都以本益比(PER)和本淨比(PBR)來評估公司的價值。葛拉漢的方法「本益比和本淨比的乘數」。杜邦分析。 |
第 6 週 |
【淺試分析台積電】 量的分析(財報分析):本益比和本淨比的乘數,杜邦分析。質的分析:波特的五力分析、美中台關係分析、CEO 魏哲家。 |
第 7 週 |
【富爸爸窮爸爸說】 《富爸爸窮爸爸說》:富人買進資產;窮人只有支出;中產階級買進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。要利用債務買進資產,不要利用債務買進負債。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?讓你的經濟活動圍繞著你的資產。 |
第 8 週 |
【波動考驗著人性】 教科書教尤金·法馬的「效率市場假說」。巴菲特駁斥市場總是有效率的。貪婪與恐懼總是支配著市場。巴菲特教導我們要利用「效率市場假說」,在「別人貪婪,我們恐懼;別人恐懼,我們貪婪」,低買高賣,賺大錢。牢記「市場先生」的觀念。 |
第 9 週 |
【投資就是要趁早】 巴菲特比喻價值投資就像滾雪球:你要有一把濕漉漉的雪團,還要有一條長長的坡道。因為,價值投資講究複利的威力。正如愛因斯坦把「複利」比喻成世界第八大奇景,威力比原子彈還大。讀讀美國百歲老太太葛瑞絲的複利投資故事。 |
第 10 週 |
【孟格坐等投資法】 徹底研究,堅守原則,等待機會,奮力出擊。孟格說:「只要做好準備,在人生中抓住幾個機會,迅速採取適當的行動,去做簡單合乎邏輯的是,這輩子就能得到很大的財富。一旦機會來臨,如果勝算高,那麼利用過去的謹慎和耐心得來的資源,重重壓注下去就對了。」 |
第 11 週 |
【再析投資波克夏】 估算內在價值:本淨比、本益比、浮存金、成長性。估算合理價格:本淨比PBR≦1.5 。接班人評估:亞柏與簡恩。未來成長性評估。 |
第 12 週 |
【集中投資好照顧】 孟格說:「仿效波克夏公司,只擁有少數幾家備受敬仰的公司,不殺進殺出。」一般投資書都建議,投資要「分散風險」。但是,巴菲特卻說:集中投資在少數偉大事業上,低價買進,並長期持有。為什麼要集中投資?波克夏股票的投資組合奉行「集中投資」。 |
第 13 週 |
【淺試分析銀行股】 銀行股關鍵財報指標:RoA(資產報酬率),比較不看股東報酬率(RoE);逾期放款比率;備抵呆帳覆蓋率;淨利差(NIM);資本適足率(ㄧ級資本適足率)。銀行股比較:美國四大銀行摩根大通銀行、美國銀行、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;台股的公股銀行第一金和民營銀行中信金。 |
第 14 週 |
【試做資產損益表】 練習製作自己的資產負債表,還有股票投資損益表。隨時監控自己的資產和損益。認識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的詞語。 |
第 15 週 |
【中鋼中碳中華電】 早期的存股標的-中鋼,也是台股中股東總數最多的一檔。中碳-認定的巴菲特概念股。中華電-金牛股,現金股利發放比率最高的公司。從財報解析。 |
第 16 週 |
【淺試分析蘋果股】 蘋果-波克夏投資組合中最大的持股。巴菲特看中蘋果的「客戶黏著度」,果粉、iPhone 手機用戶都知道蘋果的好。蘋果財報分析。蘋果的股票回購(庫藏股)。 |
第 17 週 |
【尋找合己的標的】 每個人的風險趨避情況不同,每個人對所持標的的觀點也不一樣,所以應該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,讓自己的財富隨著價值投資而增長。「人類誤判心理學」對投資的影響。 |
第 18 週 |
【活用理財早自由】 要「投資」不要「投機」,要走上價值投資之路,尤其是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之路。分辨「價格」與「價值」,買進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的標的。價值投資法是知易行難的一門藝術,關鍵在於「投資者心理素質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