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資訊

(E1143C505)楊家老架式太極拳 114秋季班

招生狀態:已額滿

已報名人數:23 人

上課首日:9/5/2025

授課時間:(五)19:00~21:00

上課地點:復興國小(高雄市前鎮區民權二路331號

學分數:2

課程總週/次數:18

開放課程旁聽:

親子課程:

招生人數:23 人

學分費:$ 2000 元

保證金:$ 0 元

新生報名費:100(首次報名收取)

報名手續費:100(每學期收 1 次)

場地費(社大收取):$ 0 元

冷氣費:$ 0 元

其他雜費:0

師資介紹
講師姓名
陳嘉賢
現  職
個人簡介學經歷
一、教育部樂齡學習專業人員樂齡講師(核心課程講師) (臺教社(二)字第1120089926號)
二、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-國際級教練(100拳總裕字第348號)。
三、中華世界楊太極武藝總會-紅極教練。
四、中華學院太極武藝學會講師。
五、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課題改革組教學講師。
六、高雄市鎮港園社區大學講師(113年~至今)。
七、高雄市岡山社區大學講師(113年~至今)。
八、永義防癌健康照護基金會講師(113年~至今)。
九、高雄市勞工大學講師(112~至今)。
十、高雄市四維長青學苑講師(112~至今)。
十一、高雄市港都社區大學講師(112~至今)。
十二、高雄市社會局仁愛之家太極拳教練(110~至今)。
十三、高雄市橋頭區、楠梓區樂齡學習中心講師(109~至今)。
十四、高雄市北高雄社區大學講師(108~至今)。
十五、岡山慈海書院太極拳教練(111~112年)。
十六、岡山救國團社會教育研習中心教師(98~112年)。
十七、高雄市楊家老架太極武藝協會岡山、楠梓武場總指導教練(98~至今)。
十八、兩岸大學生太極武藝冬、夏令營指導教練。
個人專長及證書
楊家老架式太極武藝(拳、刀、劍、槍)
關於這堂課
課程簡介 太極拳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,是21世紀現代人舒筋活骨,養生、強身及防身的不二法門,它可以增強心肺功能、肌力,肌耐力、平衡感、協調性、靈活度、柔軟度等健康體適能要素,更能預防跌倒、延緩失智及提升自體幹細胞。
課程理念(目標) 透過傳統太極武藝的修煉,緩解壓力,使現化人更有活力和創造力,提昇身心靈慧,促進生命的成長、肢體的美學,能更深切的感受傳統武藝的魅力。
教學預期效益 認識楊家老架式太極動作要領及運動技術。透過持續、正確的修煉太極功操,鍛鍊體適能、培養規律運動習慣,以養生健體、緩解壓力,增進活力創造力,提昇身心靈慧。運用太極鬆身、築基功操、套拳鍛鍊,強化學員心肺耐力,肌力、肌耐力、平衡感,預防跌倒、延緩失智、促進身體柔軟度及提升自體幹細胞,以達益壽延年之功。
與社大理念、發展之連結性 超高齡的社會中,高齡族群的體適能、衰老問題,以及現代社會常見的疾病或亞健康現象,很多是因為經絡網路出現堵塞、氣血循環不足等,臟腑處在身體內層,經由遍佈全身的經絡來達到氣血循環,一般運動效果難以達到深層,太極武藝及築基功操的修煉,正是能夠以一種簡便易行的方式去拉伸和疏通這些通路,並能使內臟器官亦能夠疏解放鬆,另外更能夠起到活動關節,順筋活血、活絡筋骨、增強柔韌度等效果,太極拳的綜合效益能提升生活品質,延緩衰老,保持身體機能的年輕狀態,讓生活更健康、更充實,減少醫療資源負擔。
教學方式 口述教學、老師示範演練、學員實作或練習、分組操作
選課條件 一、若有心臟病、高血壓、氣喘、癲癇症等請事先洽詢家庭醫師。
二、於上課前一小時用完餐,著寬鬆運動服,自備毛巾及溫開水。
學員自備物品 著寬鬆運動服,自備毛巾及溫開水。
注意事項
課程內容規劃
各週課程主題及內容
第 1 週
【初識楊家老架式太極武藝暨太極拳的運動技術解析】
◎何謂體育?體育即教育,體育是用大肌肉活動為方式的教育。(江良規,1951) ◎何謂太極拳?太極拳是我國固有的一宗徒手搏鬥的技藝,同時也是一項鍛鍊身體的運動以及修養心靈的法門。(王子和,2002) ◎體適能(Physical Fitness)的定義,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與環境(例如:溫度、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)的綜合能力。 健康適能:心肺耐力適能、肌力適能、肌耐力適能、柔軟性適能、身體組態。 運動適能:協調性、速度、爆發力、平衡性、敏捷性、反應時間。 ◎太極拳的源流,師承介紹。 ◎鬆身拉筋築基功操(基礎健康體適能訓練)。 ◎太極拳的動作要領介紹:  一、下肢部分。  二、軀幹部分。  三、上肢部分。  四、頭頸部分。 ◎太極拳的運動技術解析:  一、鬆靜、輕靈、沉穩。  二、柔中寓剛,剛中寓柔,剛柔並濟。  三、立身中正,上下相隨。  四、以心行氣,用意不用力。  五、重心穩定,虛實變化。  六、全身的聯合性運動。
第 2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一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三串(八式) 一、翻側上提手: 1.外轉纏提側上 2.落步合手上勢 二、白鶴亮翅: 1.順轉回身履 2.前上側進靠 3.內轉合身採 4.並上開手勢
第 3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二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三串(八式) 三、前上左摟膝拗步: 1.回身履合手 2.履開前上步 3.側進肘靠勢 4.摟膝拗步掌 四、跟上海底針: 1.跟落半步 2.回挒前起步 3.合身海底針
第 4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三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三串(八式) 五、扇捅臂: 1.回身鐵扇搪封 2.前上側進捅臂 六、翻身白蛇吐信: 1.翩身側進肘 2.撇身棰變穿掌 3.進身拗步掌 4.順轉回身棰
第 5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四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三串(八式) 七、進步搬攔棰: 1.外轉攔撲直上 2.撇手攔手棰 八、上步攬雀尾: 1.外轉雲合直上步 2.側進斜飛補擠 3.纏手順回履 4.履開轉正擠 5.回身分提掤 6.沉手進身按
第 6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五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第四節第十三串演示複習及學員自我評量、心得報告。
第 7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六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四串(九式) 一、翻身單鞭: 1.翻身轉步挒 2.回身弔前上 3.側進開勢撣鞭 二、左右雲手: 1.回身右雲手 2.挪跨左雲手 三、左右雲手: 1.右並右雲手 2.左跨左雲手 四、左右雲手: 1.右並右雲手 2.左跨左雲手 五、跟上單鞭: 1.跟起待落 2.落回弔勾前上 3.側進開勢撣鞭
第 8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七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四串(九式) 六、跟上高探馬: 1.跟起待落 2.落回前掤後揚 3.前收探馬掌 4.前上進身穿掌 七、翻身十字腿: 1.翻身轉步十字手 2.十字分手擺蓮腿
第 9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八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四串(九式) 八、進步指襠棰: 1.外轉攔撲直上 2.側進轉正指襠棰 九、上步攬雀尾: 1.外轉雲合直上步 2.側進斜飛補擠 3.纏手順回履 4.履開轉正擠 5.回身分提掤 6.沉手進身按
第 10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九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第四節第十四串演示複習及學員自我評量、心得報告。
第 11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十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五串(十式) 一、翻身單鞭: 1.翻身轉步挒 2.回身弔前上 3.側進開勢撣鞭 二、蛇身下式: 1.單鞭式回身坐下 2.蛇彎腰低進揜採
第 12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十一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五串(十式) 三、上步七星: 1.左腳外轉下穿手 2.上步點尖七星棰 四、退步跨虎: 1.平翻開手退右步 2.回身一收雙分手
第 13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十二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五串(十式) 五、轉身雙擺蓮: 1.穿手左起步 2.落步撲面掌 3.收懸轉腳右旋身 4.落左步右腳提跟 5.掃腳裡擺蓮 6.起腿外擺蓮
第 14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十三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五串(十式) 六、挽弓射虎: 1.右腳前落側進履挒 2.扭腰轉還撒箭棰
第 15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十四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五串(十式) 七、進步搬攔棰: 1.踐落攔撲直上 2.搬手攔手棰 八、如封似閉: 1.回身封閉 2.沉手雙按
第 16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十五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的動作解析:第四節第十五串(十式) 九、翻身十字手: 1.翻身挪跨開手 2.並步雙抄雙掤 十、合太極: 1.肩前平分手 2.沉手合太極 3.無極還原
第 17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形式動作修煉階段(十六)】
◎鬆身拉筋、築基功操(運動體適能基礎訓練)。 ◎套拳第四節第十五串演示複習及學員自我評量、心得報告。
第 18 週
【太極武藝的訓練~ (合太極)】
◎總複習。 ◎學員實作評量、自我評量及心得報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