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資訊

(D1143C501)手機攝影說故事 114秋季班

招生狀態:招生中

已報名人數:0 人

上課首日:9/5/2025

授課時間:(五) 19:00~21:00

上課地點:復興國小(高雄市前鎮區民權二路331號

學分數:1

課程總週/次數:9

開放課程旁聽:

親子課程:

招生人數:20 人

學分費:$ 1000 元

保證金:$ 0 元

新生報名費:100(首次報名收取)

報名手續費:100(每學期收 1 次)

場地費(社大收取):$ 0 元

冷氣費:$ 0 元

其他雜費:講義費500、材料費師生討論後決定

師資介紹
講師姓名
鄭中信
現  職
輔英科技大學
個人簡介學經歷
現職:屏南社區大學、高雄第一社區大學、輔英科技大學、成功大學
經歷: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02-106學年度「國文」、「影像敘事與人文關懷」、「攝影敘事與社會參與」、「藝術創造與社會關懷」、「音像紀錄與社會參與」、「地方達人-紙的想像與實踐」等課程。
屏南社區大學109學年度第2學期「用手機記錄生活」課程。迄今。
高雄第一社區大學112春季班「用好奇的眼睛重新開始:紀錄觀點(旗津風景)」課程。迄今。
高雄第一社區大學113春季班「給自己的閱讀筆記」(小說閱讀)。迄今。
國立成功大學112學年度「踏溯台南」講師。迄今。
輔英科技大學113學年度「國文」課程。迄今。
個人專長及證書
影像敘事(攝影、紀錄片、電影賞析)、現當代文學閱讀、佛學研究、客家語研究
教學相關網路平台
關於這堂課
課程簡介 試著透過各種觀點,接觸攝影師看世界的方式;試著以實際的行動,紀錄自己的生活,拓展生命的精彩。
課程理念(目標) 透過作家、作品的社會關懷,討論相關議題,及其呈現手法。藉以引伸討論地方問題、個人觀察、解決策略。
教學預期效益 認識主題單元的議題,討論地方問題,以建立人文關懷意識,參與相關活動。
與社大理念、發展之連結性 建立公民素養,連結公共事務,拓展多元視野,從個人學習轉化至公共服務,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,培養面對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鼓勵溝通與表達,充實生活內容,重建私領域的價值觀,培養共學協作的素養,發展自主學習。
教學方式 ■口述教學 ■示範演練 ■學員實作或練習 ■戶外教學
選課條件 需會操作Google meet視訊軟體,以備不時之需(課程中也會教授);戶外課程中部份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,請斟酌。
學員自備物品 具攝影功能的手機
注意事項
課程內容規劃
各週課程主題及內容
第 1 週
【課程介紹】
淺談攝影基本概念與技巧(遠中近特、俯仰平視)
第 2 週
【作品賞析—【遠看廟宇】】
陳伯義【廟埕】系列、賴伯威【寄生之廟】系列
第 3 週
【戶外教學】
前鎮獅甲廣濟宮(暫定)
第 4 週
【個人作品討論】
將個人的照片作品印出,於課堂上互相討論
第 5 週
【作品欣賞—【走進牆堵】】
林柏樑【對視】系列
第 6 週
【戶外教學】
搭輕軌、騎單車、拍高雄(暫定)
第 7 週
【個人作品討論】
將個人的照片作品印出,於課堂上互相討論
第 8 週
【作品欣賞—【欣賞神祇】】
楊茂林《金烏 雲豹 百合花》
第 9 週
【期末成果分享】
期末成果發表、策展